ABOUT JIAYOU
關于嘉有
國家級科研合作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德州鹽堿土改良實驗站
中國農業科學院德州實驗站創建于20世紀60年代,現隸屬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原土壤肥料研究所),是我國農業研究領域最早建立的以鹽堿土改良與中低產田治理為主攻方向的國家級野外工作臺站之一。
中國農業科學院德州鹽堿土改良實驗站是從事農業科研的專業研究機構,主要承擔黃淮海平原中低產區區域治理與發展的國家重點科技攻關任務,包括鹽堿土改良與利用、培肥施肥、高效種植制度、農田節水、生態建設等方面的科研任務。
中國農科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成立于1957年,是由國務院批準成立的新中國三大科學院之一,是全國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綜合研究實力最強的國家級農業科研機構。同時是中央級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基礎性、方向性、全局性、關鍵性的重大科技問題,在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地方經濟、培養高層次科研人才、促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腐殖酸工業協會腐殖酸質量檢測中心
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簡稱“中腐協”),1987年6月27日,經國家經濟委員會正式批準成立,負責全國腐植酸行業的組織和管理工作。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匯集了全國從事腐植酸研究和開發的一流專家與學者。
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腐植酸質量檢測中心主要承擔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政府有關部門指定的以及腐植酸生產企業委托的腐植酸相關產品的質量監督、抽查檢驗,優質產品的評選和復查;對重要新產品、新品種投產和科研成果鑒定檢驗;研究腐植酸的生產、加工工藝,研究開發腐植酸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前景,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從理論上研究腐植酸各種機能和作用的原理。
省級科研合作單位
新疆農科院
新疆農業科學院創立于1955年,是自治區人民政府直屬的事業單位?,F有糧食作物研究所、經濟作物研究所、園藝作物研究所等19個科研機構,有10個試驗場站。全院建有國家、部委、自治區各類科技平臺55個。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成立于1949年,原稱山東省農業實驗所農藝化學系,1959 年改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主要從事逆境土壤利用、平衡施肥、新型肥料研 制和農業 微生物、食用菌等領域的研究、開發、生產和經營。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所
位于湖南長沙市芙蓉區馬坡嶺,建立于1984年6月,是國內外第一家從事雜交水稻 的科研機構。1995年12月,以此為依托組建成立了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由著名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擔任主任。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主要從事農業土地資源利用與管理,農業環境與生態保護,土壤改良與質量評價、規劃整理,植物營養與精準養分管理,新型肥料研發,食(藥)用菌育種、栽培及深加工研究,農業微生物研究與應用等領域開展深入研究,設有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開發應用研究中心,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綠色食品環境監測中心,福建省生物肥料檢測中心等。
福建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主要從事農業土地資源利用與管理,農業環境與生態保護,土壤改良與質量評價、規劃整理,植物營養與精準養分管理,新型肥料研發,食(藥)用菌育種、栽培及深加工研究,農業微生物研究與應用等領域開展深入研究,設有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開發應用研究中心,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綠色食品環境監測中心,福建省生物肥料檢測中心等。
河南省農科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是在原河南農業試驗場土化系的基礎上于1962年建立的。該所現有職工77人,在職職工43人,科技干部34人。建所以來,共獲得科技成果70余項,其中?。ú浚┘壢纫陨?8項。“八五”以來,派出5名科研人員出國合作研究,有30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來所進行學術交流;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三等獎14項;發表論文200篇,其中國家級刊物80余篇,出版專著9部。在“八五”全國農業科研、開發綜合實力評估進入全國百強所行列。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是在原土壤肥料研究所基礎上重新組建的省屬非營利研究機構。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已取得百余項科研成果,部、省級科技進步獎5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42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1部,“七五”全國農業科研院所綜合實力評估百強所。
市、縣級科研合作單位
廣西南寧農科院
天津市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山東省高唐縣農業局
聊城大學農科院園藝工程系